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公共文化

知识讲座-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发布日期:2023-11-28 17:15 来源:轮台县文化馆 浏览量:
打印 字体:【 微博 微信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首先,我给大家解读一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部分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打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党和国家功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思、尚英雄、争做先锋。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旅、以旅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神标识和文化精神,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故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一、什么叫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理所当然地包括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甚至可以这样说,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就要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一、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本质特征

群众性、自娱性、向性、传承性。群众性是显著特征、自娱性是外在特征(最直接目的)、倾向性是内在特征。

社会要求

要求社会的群众文化供给、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要求社会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求社会的一切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符合群众的意愿,要求不断地提高群众的文化实践力和占有水平。

社会功能

精神调节作用、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团结凝聚作用。

二、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这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群众文化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才能不断得到改善。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付出心血、智慧和艰苦的努力,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这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努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群众文化才会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一)在争取文化资源上下功夫

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不仅要把群众的文化需求准确地传达给上级,也需要将上级的政策及时带到基层。

用好社会资源。需要善于发现各种文化资源,积极联系共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爱心人士等,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社区延伸,把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吸引到基层来。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可以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建好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活动场所,为文化活动开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可以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文化发展的舞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爱好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以来,我组织全县大型文化活动、轮台县“石榴子”文艺小分队《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动共100余场次、参与演员6800余人次、受益人次195365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全县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观看大型活动图片视频)

组织群众性娱乐健身活动。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空间的作用,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县各乡镇(村、社区)通过乡村百日文体活动、乡村“村晚”、“石榴子”文艺小分队惠民演出、节庆活动等文化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群众性文艺演出、展览、宣讲、知识竞赛、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种文化活动529场场次、参与人数16109余人次、受益人数100166人次。(观看各乡镇文化活动)

选择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在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可以申报各种文化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发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观看春晚、社火等)

(三)发挥文化潜移默化作用

提升居民素质。因地制宜地设置文化宣传栏、文化墙,适当开设文化讲座、文艺比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中。

弘扬家庭美德。可以创新文化宣传载体,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

(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有的村、社区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的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党组织可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保护,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示,提升认同感、凝聚力,激发大家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推动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的融合发展。可以通过举办农民艺术节、民俗节、传统技艺展示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助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结束语:

群众文化绝不只是简单的说说唱唱、蹦蹦跳跳,绝不能把群众文化工作简单地变成就是编几个节目,搞几场演出。群众文化工作的形式和手段应该远远比这丰富得多,生动得多,有趣得多。

群众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群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始终与时俱进。

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创造和共享的文化。群众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这是群众文化工作者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宣讲人:轮台县文化馆 如斯太木·如则 联系电话:0996-8435173